生态环境部:秋冬大气污染治理无大范围停工停产要求 坚决反对一律关停在今年的秋冬季攻坚行动方案中,一律没有涉及强制性错峰生产、大范围停工停产等要求,坚决反对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
弄清楚是哪种因素(或者是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这种转变,是了解并提出相应保护策略的关键。在海洋环境中,特别是在热带海域、大西洋西部和澳大利亚西北部,物种的转变率更高。
当你把所有或增或减的变化都放在一起时,它们会互相抵消。布劳斯表示,通过绘制这些物种丰富度和组成的变化模式,我们将获得全球不同地区的物种组成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的保护行动。联合国的报告宣称,目前大约有100万个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在未来,生态学家可以结合更多的数据来解释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可能包括气温升高、森林砍伐和过度捕捞等。虽然物种灭绝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但个别生态系统,比如热带海洋、温带森林、北极苔原等,却面临着不同的困境。
目前,这些地图为科学家和环境保护官员提供了参考,指出了需要特别关注的区域,即那些物种变化迅速的地区。事实上,海洋栖息地的物种转变率约为陆地栖息地的两倍。但是目前排放依然很大,基础还不牢固,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还在相互影响,由于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空气质量波动。
2013年以来,北京聚焦PM2.5治理,深入开展清洁空气行动计划。6处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大伟介绍,到2018年底,北京全市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43.5%,森林蓄积量达到1798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3平方米。特别是从2018年开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90年代以来,实现从工业污染治理延伸到生活等领域综合防治,1998年起组织实施了16个阶段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累计出台70项地方环保标准,体系全国最全,标准限值全国最严。另外不能忽视的,是今年气象条件相对比较有利。
2013年开始监测PM2.5以来,PM2.5浓度连年下降,2018年比2013年下降43%,达到51微克/立方米。焦点2基本解决燃煤污染问题于建华介绍,20世纪80年代,北京以消烟除尘大会战治理二氧化硫、烟尘等煤烟型污染为主。北京逐步建设形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1个。北京的清洁空气治理聚焦在燃煤、机动车、产业结构以及扬尘等主要领域。
即我们的治理对象是什么、要采取什么措施,我们依靠科研、依托科技,开展了源解析,即污染来源解析。8月北京PM2.5月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在5-7月连续三个月月均浓度保持30+之后,8月份月均浓度创造了历史新低,首次月均浓度低于30。划定4290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占市域总面积26.1%,并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其次,知道了对象制定措施后,坚持不懈抓落实。
其中,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四大燃气电厂、淘汰了9万余蒸吨燃煤锅炉、4.4万个茶炉大灶和2.7万台小煤炉、实施110万户居民采暖清洁化、开展5.2万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燃煤总量与2005年峰值相比下降了87%,优质能源比例达到96%,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北京基本解决了燃煤污染问题。特别是二氧化硫浓度从2004年起开始稳定达到国家标准,目前已连续两年保持个位数。
北京还制定实施了严于国家要求的水污染防治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法律法规。北京几轮源解析都表明,这些年空气污染主要来源是燃煤、机动车、工业和扬尘,源解析锁定了我们的目标,提高了治理针对性、有的放矢。
昨日,北京召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发布会。近年来,北京制定实施了严于国家要求的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法律法规。■ 数说50亿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杨进怀介绍,预计到9月5日,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入北京的南水累计将达50亿立方米,相当于当下近两个密云水库的蓄水量,也相当于2500个昆明湖的蓄水量。2019年1-8月PM2.5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2018年北京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别为6、42和78微克/立方米,与历史高值的1998年相比分别下降95.0%、43.2%、58.5%,均创新低。以PM2.5为代表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是北京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水平全面提升的一个缩影。
除了行政措施,还坚持综合手段,包括行政、法律和经济等各种手段治理,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也有显著提高,通过全社会的持续不断努力,空气质量得到了改善。焦点1二氧化硫连续两年个位数昨日,在发布会上,北京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于建华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首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区域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率先突破口,不断完善信息共享、结对治污、联动执法、重污染预报会商、应急联动等机制。据介绍,今年8月北京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月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1至8月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两项数据均创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同期最低。
另外,北京一直致力于加强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其中,8月也是PM2.5月均浓度首次低于30微克/立方米。
另外,是综合施策全民共治,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北京这么多年空气改善,首先得益于科技支撑。另外,在治理体系上,从政府单打独斗,逐步发展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责、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局面,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格局。不管气象条件如何,我们还会保持定力持续发力,持之以恒,争取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PM2.5年均值能否首次低于50微克/立方米?于建华说,这几年北京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比较大,这得益于几十年的措施落实,环境效益在不断集中释放。具体措施上,北京将在年底前完成6处涵盖城市绿地、平原森林、山区森林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恢复示范区建设
我国环境监测领域从最初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的三废监测,发展到空气、水、海域、噪声、生态、酸雨、生物、沙尘暴、土壤、污染源等领域。上世纪80年代,保护环境被确立为基本国策;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被确定为国家战略,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对二氧化硫的研究和控制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受关注。我国建成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布设1436个国控监测站点,省市、县监测点位近4000个。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说,我国重污染天预报从原先提前3天延长到35天,趋势预报从提前7天到710天,准确率近100%,为精准、科学治霾奠定基础。遥感、卫星等监控天眼,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都纷纷成为环保利器,环保工作向着精细管理、主动预防、科学决策、精准治污转变。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立的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2007年启动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水污染治理科技项目。李干杰说,70年实践经验表明,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生态环境问题也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
到2017年,已为城市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提供1000多项关键技术,并提出我国流域系统治理的科学思路与整体解决方案。为治理大气污染,科技部、原环保部启动了多个科研项目。
在2012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上,原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说,技术进步提升污染减排能力,在二氧化硫减排中,技术进步贡献率达66%。在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我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从十二五期间的972个扩展到2018年的2050个,覆盖全国十大流域1366条河流和139座重要湖库,实现了说清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基本满足水环境质量评价与考核需求。
2017年4月,我国开展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汇集国内2000多名环境、大气、气象科学及行业治理等方面的优秀科学家和一线科研工作者,集中开展联合攻关。2013年,雾霾迅速成为热词。
顶: 94踩: 388
评论专区